如何恢复吞咽功能?
绵阳顾连康复医院
1、先做检查
通过吞咽造影(VFSS)或喉镜检查(FEES)确定障碍类型(如口腔、咽部问题)及误吸风险。
针对原发病治疗(如脑卒中需溶栓、肿瘤需手术/放化疗)。
2、药物辅助
神经损伤:用甲钴胺、维生素B1促进修复。
反酸:奥美拉唑等抑酸药减少刺激。
1、基础训练(不直接进食)
口腔运动:鼓腮、吹气、伸舌舔唇(增强唇舌力量)。
咽部冷刺激:冰棉签轻触舌根、咽后壁(每天2-3次,诱发吞咽反射)。
呼吸练习:深吸气后屏气3秒,再缓慢呼气(防误吸)。
2、进食训练(直接练习)
体位:坐直或床头抬高30°-45°,头稍前倾。
食物选择:从糊状(米糊、果泥)→ 软食(烂面条、蒸蛋)→ 固体食物过渡。
避免干燥、粘稠或颗粒大的食物(如饼干、糯米)。
技巧:小口吃(1-2茶匙/次),吃完保持坐姿30分钟。
3、辅助治疗
电刺激:通过电极片增强咽部肌肉收缩(需医生指导)。
针灸:针刺风池、翳风等穴位,配合推拿放松肌肉。
1、改造食物
用增稠剂调液体稠度(如蜂蜜状),防呛咳。
2、营养保障
严重者通过鼻饲管或胃造瘘保证摄入,定期监测体重和蛋白指标。
1、生活习惯
进食时专心,不说话、不大笑;保持口腔清洁(刷牙+漱口水)。
2、心理干预
焦虑抑郁者需心理咨询或家属陪伴鼓励,增强康复信心。
1、定期复查
每3-6个月评估吞咽功能,调整训练方案。
2、预防误吸
老年人进食时有人陪同,避免饮酒、吸烟刺激咽部。
· 第1-2周:鼻饲管喂养,冷刺激训练,唇部运动。
· 第2-6周:尝试软食,电刺激+针灸,心理支持。
· 6周后:逐步恢复固体食物,家庭康复训练。
关键提醒:吞咽恢复需耐心,多数人3-6个月可见改善,但严重神经损伤者可能需长期训练。务必在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进行,避免自行操作风险!
上一篇:大脑多发腔隙性脑梗塞严重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