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尿病为什么会烂脚?简单说清这4个关键原因

绵阳顾连康复医院

糖尿病患者的脚部溃疡,俗称“烂脚”,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。很多人不明白,为什么血糖高会导致脚部溃烂?其实,这背后隐藏着四个关键“导火索”,它们相互关联,最终让脚部成为“最受伤”的部位。

1. 神经“罢工”:脚部失去“疼痛警报”

糖尿病患者的长期高血糖会像“酸雨”一样腐蚀神经。具体来说:

·  感觉消失:脚部神经受损后,患者对疼痛、温度、摩擦的感知会逐渐迟钝。比如,踩到尖锐物、烫伤或鞋子磨脚时,可能完全感觉不到,导致伤口悄然形成。

·  肌肉无力:神经损伤还会影响脚部肌肉功能,导致足弓塌陷、脚趾变形(如爪形趾),这些畸形会进一步增加局部压力点,形成“压疮”。

·  自主神经失调:脚部出汗减少,皮肤变得干燥易裂,为细菌入侵打开通道。

2. 血管“堵车”:血液“生命线”被切断

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,加速动脉粥样硬化(血管内脂肪堆积),导致下肢血管狭窄甚至闭塞。

·  大血管病变:下肢动脉狭窄会让脚部组织“缺血缺氧”,就像庄稼缺水一样逐渐枯萎。伤口因得不到足够营养而难以愈合。

·  微血管病变:毛细血管堵塞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差,免疫力下降,即使轻微伤口也容易感染。

3. 免疫力“掉线”:细菌“趁虚而入”

持续高血糖会抑制白细胞的功能,降低机体抗感染能力。脚部环境潮湿(如出汗多、真菌感染)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温床。一旦皮肤破损,细菌迅速扩散,引发红肿、化脓,甚至发展为坏疽(组织坏死)。

4. 伤口“恶性循环”:越烂越难好

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共同作用,让脚部陷入“易伤难愈”的循环:

·  伤口难察觉:神经病变让患者对疼痛无感,小伤口可能拖延成大溃疡。

·  愈合能力差:血管病变导致营养供应不足,伤口像“饿肚子”一样难以修复。

·  感染易扩散:免疫力低下和局部潮湿环境,让细菌“如鱼得水”,最终可能引发截肢。

预防烂脚:记住这4个关键点

1、控血糖是核心:通过药物、饮食和运动维持血糖稳定,糖化血红蛋白建议控制在7%以下。

2、每天检查脚部:用镜子观察足底,看是否有红肿、破皮、水泡或老茧增厚。

3、护脚细节

·  温水泡脚(不超过37℃),擦干后涂保湿霜,避免趾缝潮湿。

·  穿宽松透气的鞋袜,避免赤脚行走或穿硬底鞋。

·  修剪指甲时平剪,避免剪伤皮肤。

4、及时就医:发现小伤口时,用生理盐水清洁后覆盖无菌敷料,并立即就医,切勿自行挑破水泡或涂抹药膏。

糖尿病烂脚并非“突然发生”,而是神经、血管、免疫系统长期受损的结果。通过控制血糖、加强足部护理和定期检查,完全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。记住:脚部是糖尿病的“晴雨表”,早预防、早干预,才能远离烂脚的威胁。

上一篇:糖尿病足溃烂如何治疗?

下一篇:

挂号系统

绵阳顾连康复医院提醒:请根据提示准确填写信息,以确保医生给您提供专业的分析和治疗建议。信息已经加密,请放心填写,我们会及时给您回复,请保持电话畅通。

您的姓名: 您的年龄: 电话号码: 病情描述:

顾连医护风采

刘剑萍

刘剑萍

重症康复学科带头人 主任医师 教授

刘艳晖

刘艳晖

副主任医师 康复二科主任

吕长兴

吕长兴

副主任医师 康复二科副主任

魏希

魏希

主治医师 重症区医疗组长

羊江

羊江

主治医师

熊林波

熊林波

主治医师 康复一科主任 高压氧治疗中心医...

张淦

张淦

主治医师 康复一科副主任